亲子沟通篇——批评(上)
发布时间:2023年1月4日       发布者:王月琴       查看次数: 1409

近年来,有关孩子的“极端事件”频频被报道。于是,即使孩子犯了错误,不少家长也在心里“犯怵”:到底该不该批评孩子呢?说深了孩子“走极端”,说浅了孩子不以为意,难道面对孩子的错误就要熟视无睹吗?

 

也有一部分家长提出异议:有些孩子在听到父母批评后,虽然会不开心,但也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改正,甚至事后还会感谢父母曾经指出了自己的不足。

 

同样是批评,怎么差别会这么大呢?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过,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也是有区别的——

 

不是家长不能批评,是应该让孩子在批评后进行自我反省,而不是仅仅感到羞愧。

 

也就是说,虽然都是“批评”,但批评的方式、语言、环境,也有大不同。

 

图片

 

比如孩子贪玩考试不理想,家长可能有两种反应:

 

反应之一:这道题书本上都有,是不是又忘了?我们再复习一遍,然后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!

 

反应之二:这道题书上都有,你肯定又没认真听!是不是又开小差来着?你怎么这么笨!

 

表面上看,这两句话都是批评,都是在指出孩子的错误。可是,在孩子看来,它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。

 

一个让人自省,一个导致羞愧。

 

我们要明白,什么是批评?

 

首先,批评是一种反馈,对孩子行为、表现的回应。

 

其次,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有建设性的,就是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、有益处。

 

 

由此可见,反应一是一种比较正确的批评,因为是在帮助孩子一起分析、解决错误,而不是一味指责,是在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行为上,放在如何进步、如何更优秀上,在这样的批评下孩子才会自省。

 

而反应二则更像是羞辱,孩子听了是什么感受呢?

 

“笨”、“没用”,这样的攻击词汇除了让孩子自我否定外,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。

 

因为它针对的不是错误本身,而是孩子这个个体,会在孩子心中掀起强烈羞耻的负面情绪。

 

图片

 

所以,都是批评,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?简单来说:

 

 

有建设性的批评,是一种反馈,是让孩子自省,而自省指向特定行为:“我犯了一个错误。”

 

羞辱性批评,让孩子感到羞耻,而羞耻指向核心自我:“我就是个错误。”

 

原因是,容易产生羞耻感的孩子不太容易承认自己错了,而是倾向于合理化行为、歪曲事实;但是,容易自省的孩子则会主动承认错误,还尽力弥补。

 

羞耻感→死不认账→不受欢迎,人际关系差→遇事愤怒、敌意强,自我控制能力降低→容易出现攻击行为。

 

自省→主动承担责任→大受欢迎,朋友多且长久→遇事平和,自我控制能力强→更受欢迎。

 

这就像滚雪球一样,满满的羞耻感开始让一个孩子沦落,自省就像盾牌一样保护孩子始终面向阳光。

 

而这一切,就源自父母的一句批评。

 

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任何一个突发事件其实都是积累的结果,那些因为父母批评一句就做出极端事件的孩子,可能内心早已被羞耻感吞噬了。

 

图片

 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