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小姐新作出炉,小小年级悟红楼
发布时间:2017年4月25日       发布者:仲彬       查看次数: 12073

宝钗传

八(三)班   田佳鹭

提起薛宝钗,总免不了要和林黛玉进行比较。两人都是大观园里一等一的人物,但闻今人之说,多有尊黛抑钗者,我却不以为然,欲为宝钗正名。

论才情,钗黛二人自是不分伯仲的。大典上每人奉旨一咏,结果“终是钗黛二妹之作与众不同,非愚姐妹所及”,并且在几次诗社大赛上也是各领风骚。但其不同之处在于,黛玉的诗多悲戚之情:“侬今葬花人笑痴,他年葬侬知是谁”,让人肝肠寸断.宝钗的诗则大气些.少了许多脂粉气,大气浑厚,甚是难得。当然,需要指出的是,黛玉视文学为生命的组成部分,而宝钗则是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,志在做一个贤内助,不以书字为事,只留心斟酌家计等事,好为母亲分忧解劳,参加诗社也不过是大家一处好玩罢了。才学自是藏着掖着,若以文学为正事,那造诣真不知如何了得了!

     宝钗会做人。这一点毋庸置疑。小小年纪,行事豁达,妥帖大方,乐于助人。荣府上下,男女老幼,她皆处得八面玲珑。我认为这正是她第一点可敬之处,能做到以德服人,即便本是刻意为之得民心得天下,也是少有的了。且看了她对湘云,对岫烟,对黛玉,对宝玉,哪个不是真心实意,考虑到人家心坎里去了,就连黛玉都不得不得说“你素日待人,固然是极好的,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,只当你心里藏奸,“往日竟是我错了,实在误到如今。宝钗有心,然此心不似王熙凤毒辣算计之心;亦不及黛玉斤斤计较之心;而是处处为人考虑周至排忧解之心,再看宝钗进贾府时颇受赞许。“黛玉便是有些忿然,宝钗却是浑然不觉”,哪里谈得上功于心计呢?

宝钗家境丰裕,借助贾府不过是为了亲戚情分,吃穿用度一应自给,当然用不着打贾家主意.应和贾母的口味,充其量只能说哄老人家开心罢了,如何谈得上奉承拍马,而既不是借住,毕竟不是自己的家,不得罪他人不是很好理解吗?若只是说宝钗圆滑黛玉脱俗,就太不公平了。且看黛玉初进府小心翼翼的姿态:一句“不曾读,上了一年学.些须认得几个字,何尝不是察言观色.明哲保身?宝钗也有跟长辈顶嘴的时候,鸳鸯殉主,邢夫人叫不用磕头,硬是上前奠拜,好些哭了他一场,看来宝钗心中还是情理第一的。相比之下,黛玉的性子便不那么可爱了,孤高自许,目下无尘,一天到晚耍小性子发脾气,认为自己无依无靠。孤苦伶仃,颇有天下人负我的意思,怎么不好好反省一下,若自己平日宽厚待人,怎么会人气指数向宝钗一边倒,自己弄了个有爱情没婚姻的结局?

许多人尊黛玉为圣人,因为她清高脱俗,不像那个时代的人“孤标傲世偕谁隐,一样花开为底迟”,而宝钗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,就显功利了,颇有点实用主义,但我认为,圣人应是出于俗人在高于俗人的,并不是不满现世,不容于世的就是圣人了。而宝钗也是俗人一个,信守中庸之道,恪守封建礼教,毫无时代精神,怕是永远到不了圣人之境。但较圣人之遥远,我更喜欢她的真实,厚以待人,宽以待人,这种精神过几个时代都不会黯然失色的。

所以啊,像我这种俗人,就没有不喜欢宝钗的理由了。


友情链接: